这几天整个互联网都被谷歌AI机器人阿法狗大战李世石的消息刷屏了,在大家都争相讨论为什么AI可以战胜人类的时候,我关注到的是:为什么此次事件的传播穿透力如此猛烈?这次活动谷歌也没花多少钱(100万美元奖金看来也花不出去了),但是却达到了举世关注的效果,在今天这样信息泛滥、资讯过载的时代里,建立跨越地域、跨越民族、跨越不同文化人群的传播模型非常困难,谷歌这次事件的传播穿透力让所有品牌运营者无比羡慕,别说不花钱,愿意花大钱也不一定有这样的效果。想想好多企业花了很长时间做出来的产品无人问津,看到谷歌这次事件产生的影响力觉得更心酸。
我一直关注传播上的穿透力,从KPI的角度来说,传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目标就是影响消费情绪,虽然我们也希望能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升知名度,但是最终还是希望能提升用户的消费情绪,用户看完我们传递的公关信息却不买我们的东西,那是一种悲哀。对营销汪来说,消费情绪是一个赤裸裸的商业目标。
消费情绪的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是话题密度,因为大众消费者都有从众性的思维,当社交圈对某个话题(或能是信息,也可能是商品)的消费达到一定密度时,基于一种安全的社交本能,人们也会偏向于消费这个话题以表达跟大众的价值观保持一致,从而获得一种安全的社交感觉。即使当时没有消费,但也会建立对这个话题的认同感----对于日后再次消费有很大帮助。
那么我们怎么创造这个话题密度呢?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愿意分享我的信息呢?以这次人机大战事件为例,如果你跳出来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很容易发现人机大战事件让大家津津乐道的窍门。是新鲜感。这件事情最大的传播价值是新鲜感,机器要挑战人类的智慧,本来是电影里的情节,现在却真实来到眼前。
人类一直以来都有自我表达的诉求,通过自我表达把自己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在社交圈内传播完成社交拓展,而具有新鲜感的内容,在传播的时候非常容易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降低装逼成本。
回忆一下,有很多曾经刷过屏的活动,是不是都跟强烈的新鲜感有关?特斯拉的发布会,iPhone每一代新品发布会,跟我们毫无关系的引力波。。。可以列出来一大堆。
人类天生爱装逼,即使没有人愿意承认,但大部分时候分享的本质就是在装逼(文艺的说法是表达自我),看看你的朋友圈,90%的内容分享都是为了装逼。所以社会化营销有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如何为用户创造可以装逼的内容?
我在做工作时,会特别关注产品(或服务)与营销当中的新鲜感要素,但是大部分初创企业因为缺乏市场化的思维,总是特别关注产品的功能性,而忽略新鲜感要素的打造,令产品的传播穿透力大打折扣。一个功能完善、设计精美的产品,是很难被大规模传播的,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怎么创造新鲜感呢?在满足用户体验价值的前提下:越颠覆的事情,越有新鲜感。这句话的前提是,不要为了创造新鲜感而创造新鲜感,没有用户价值的新鲜感,也是没有传播价值的。因为人类在分享的时候,还会有另一个本能:利他。对别人毫无价值的商业信息,分享欲望会被抑制,试想一下,你会不会给别人分享一个可以开瓶盖的移动电源?
创造新鲜感是一个有趣又重要的话题,产品本身没有话题,营销部门就会崩溃。不要让产品人员孤军作战,营销部门要跟上,老板要跟上,如果产品人员都苦大仇深的样子,我觉得。。。还是换一个员工吧。
最后说一句人话:真正成功的营销,并不是由营销部门创造的,产品本身自备营销的爆发力,比一百个营销部门都有用。
来源:鸟哥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