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才能上广告呢?对于品牌自身所处的阶段十分重要。
(一)广告失去可信度了吗?
里斯和特劳特能够教条化吗?
不能。
但是学习定位论要用华为模式:
先僵化、再固化、再优化。
定位论学习者的常见状态是:一学就会,一用就错。
为什么学会了,还会用错?
因为是半懂不懂。
半懂不懂,比完全不懂还害人。
知道自己不懂,多半不会捅大篓子。
误以为自己懂,才会把屋顶捅破。
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
为什么里斯和特劳特反复讲要用公关建立品牌,广告维护品牌?
这话什么时候对?
什么时候不对?
判断都有语境。
人家两位定位之父的判断是美国的营销语境。
这个语境的核心是什么?
一,广告失去可信度;
二,广告失去关注度。
在广告没有失去可信度之前,用广告建立品牌还是靠谱的——只要你掏得起钱。
那么广告在咱们这儿失去可信度了吗?
失去了,也没失去。
央视都能闹出“8点20分发”。
这个裤衩里的机构信誉破产了一半。
但是中国还有很大的另一半。
农民兄弟,农村市场,县乡镇市场。
这些同胞信央视。
所以,作为回报,央视把每年的春晚奉献了回去。
所以,如果你要做给县乡镇和农村市场看,广告不仅没有失去作用,而且很好用。
不仅央视好用,省级卫视、县有线电视台,甚至刷墙都好用。
但是,如果你要做给一二线城市的人看呢?
这帮人被骗得比较早。
上网也比较溜。
以知乎为例。
非水军知友,一看见知乎帖露出尾巴,立刻一脚踹去。
骂将一声:广告!
呸完离去。
好,现在我们同意:
有一帮把“广告”等同于唾弃的朋友。
在这帮人眼中,广告接近于骗子。
替人做广告,简直就是帮凶。
所以,这部分人的存在,尤其是在线下、社交媒体、自媒体中的活跃存在,使得他们影响力范围内的广告越来越失去可信度了。
在他们的势力和视力范围内做品牌,你需要的是更具有可信度的方式:
比如公关。
(二)飞机式起飞的品牌,滑跑期的目的是什么?
飞机滑跑,是在加速,累积速度。
速度越快,机翼上的升力越大。
升力到了临界点,就可以拉升机头,飞离地面。
那么,采用里斯说的飞机式逐步起飞的品牌,在滑跑期又在累积什么呢?
——答案是信任度。
累积信任。
总有一帮“聪明人”相信凭借着“软文”和“忽悠”就能征服世界。
最能“诡辩”、最能“忽悠”的亚里士多德怎么看呢?
他说:
一旦没有言谈的可信任性,修辞将永远无法达到说服的目的,不过是“自我毁灭的技术”。
胡百精在《说服与认同》一书里继续阐述这个常识:
无论以哪个视角看,信任都是个体、组织和社会最宝贵的财富。
信任越是累加,认同的空间越是广大,也更为坚固。
相反,信任破产则往往意味着共同体的瓦解和倾覆。
当信任透支时,说服者的策略和技巧变沦为徒劳的表演。
在大众眼中,一个信任“裸奔”的家伙,任何表演都可能是反讽的、荒唐的、自戕的,更是对公众舆论和公共之善的持续冒犯。
反观今日之说服实践,很多机构恰恰是在“信任储蓄”为零或负数的情况下,还试图让别人接纳自己的意见,这显然是徒劳、荒唐的、
更糟糕的是,一些机构利令智昏、舍本逐末,不惜以牺牲信任的方式换取所谓“注意力”,以说谎、删帖、屏蔽负面信息等手段平复危机,最终将自己逼向信任破产。
信任储蓄,就是品牌在滑跑期需要累积的东西。
只有信任储蓄到了一定余额,才能支付品牌腾飞所要求的资本。
品牌积累的信任余额不够,就如飞机起飞前的速度不够。
速度不够,升力就不够。
一味猛拉,容易栽下来。
互联网流行风口论,犹如航母迎着强风。
再加上资本的蒸汽弹射——飞机倒是可以抢跑抢飞。
但当风口消退,当心猪从天上掉下来。
来源:白头雕观察
(普勒公关:传播创意与热点解读,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官网或微信公众号:plan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