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商业机会
New Business Opportunity

邮箱
chenyong@planpr.cn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点评报道 >
香港高校在深圳发展看中什么?港中大副校长陈伟仪道出缘由
(2020-11-16)

香港高校在深圳发展看中什么?港中大副校长陈伟仪道出缘由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陈伟仪。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香港高校科创研究不断与深圳深入合作,并入驻产业园区,而香港中文大学(下简称"港中大")一直走在这股浪潮的前列。今年,港中大成立"中大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并成立"大湾区策略发展统筹办公室",聚焦处理港中大在大湾区的发展策略。

港中大副校长陈伟仪2009年应邀创立了港中大生物医学学院。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陈伟仪一直努力促进两地交往互动。除了英语、粵语,他还可以讲一口流利地道的昔通话,这让他在一众香港高校管理者中显得很不同。

目前,南都记者通过电话的方式专访了陈伟仪。

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建研究所,大力培养科研项目

港中大副校长陈伟仪的职业履历属于典型的精英知识分子、科学家的路径:香港、美国完成学业,继而在美国获得终身教职,2009年应邀创立了港中大生物医学学院,担任首任院长及生物医学讲座教授。

2006年,陈伟仪当时还在美国工作,年初他获委任为NICHD发育基因组学实验室的主管及首席研究员。这一年9月,港中大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合作于深圳成立"中国科学院港中大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即现在的"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这是中国首个中央级研究机构与香港的大学共建的研究所,也是港中大与深圳市政府合作的第一个大型合作项目。

"中科院先进技术硏究院"的成立,目的是提升粵港地区及国家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医疗医药等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希望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

第二年,港中大紧接着在深圳设立"港中大深圳研究院"(简称"深研院"),由学校全资拥有。港中大通过深硏院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技术转移、产业化合作等方面与内地紧密协作。作为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建立各项实验室,研究共超过400多项国家、省、市政府科研项目,80多项企业合作项目,超过1800篇论文,超过70项专利。
 
科研经费拨款、专利归属,两地合作仍存在一些困难

2009年受邀加入港中大后,陈伟仪其中一部分工作,就是思考和实践如何将大学的科创成果在深圳、大湾区乃至整个内地落地生根,发挥更大的价值。

"应该说十年前深圳的科创环境已经不错,但是与现在相比,还是要‘慢’很多。"陈伟仪回忆,当初无论是来深圳的香港初创科技企业数量还是硏究院申请经费的速度,都无法与2018年之后的发展相比。而且,两地学术制度和习惯不同,还有不少事都让陈伟仪和他的团队"头疼","那时候没有其他方式,必须要摸着石头过河。"陈伟仪说。

如今仍旧还有许多问题摆在两地的研究人员和企业面前。比如内地的科研经费拨款,不可用于办公室的筹建和运作,所以港中大在内地的科研项目的行政管理资金,主要来自中大深圳研究院的捐款。而如今陈伟仪致力做游说工作,希望日后争取科研经费可包含行政管理的开支。

还有一点,内地的科硏成果专利一般是属于所属单位/机构,而在港中大,科硏项目专利属于科研人员,大学只是收取专利的部分收入。港中大跟内地单位/机构有不少合作科研项目,双方需要继续商讨如何恰当地处理翎问题。

因此,港中大今年成立"粵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希望着力处理两地规则制度的问题,更有效及全面地做好大湾区的发展策略,并帮助中大师生校友打通壁垒,投身大湾区进行创新创业。

越来越多毕业生到深圳创业,学校提供平台给予更多服务

陈伟仪记得第一次见到港中大学生郭玮强,在学校的创业比赛上,这名信息工程学系在读生提出一个关于个人随身物品的智能系统,钱包能防盗、雨伞能提示天气、行李箱能显示重量。作为评委,陈伟仪很喜欢这个创意,他的切入点看上去如此细节化,但是的确是人们生活中要面对的问题,十分实用。

郭玮强还讲述了这样发明的初衷:儿时,父亲曾因弄丢载有重要资料的公司记忆棒而引咎辞职,令家境大受影响,他一直耿耿于怀。郭玮强在比赛中说:"我大学选择修读工程,是希望能发明一样东西,避免人生因冒失而抱憾。"那一次,陈伟仪和其他评委将第一名绐了他和"随身宝科技"。

他与郭玮强的第二次碰面则是在深圳,那时随身宝科技公司已经有10名员工。再后来,公司成长为40人的团队,公司估值逾一亿港元。

香港毕业深圳创业,陈伟仪发现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选择这条路。本着一贯为学生服务的精神,"港中大深圳硏究院众创中心"在2018年成立了,这是港中大为学生、教授及校友提供的一个在深圳、粵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各地进行创新创业的平台,空间面积约7000平方米。两年多以来,众创中心由首批只有7个初创小团队发展到如今45个企业/项目团队,获得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的众创空间备案及各类荣管称号。

过去两年,入驻企业已有3家获国家高新科技企业资质,8家中小型科技企业,入驻企业累计获得融资超过数亿元。

在陈伟仪看来,大湾区11个城市各有优势,《粵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可见中央政府对不同城市的定位会基于其各自优势而有所不同。香港高校有上游科研的基础,但市场较细,要做到科研成果转化亦较困难,而内地科硏人才多、市场大,香港高校与内地高校跟机构合作,有助推动发展进程。年轻人到深圳为代表的大湾区城市也更有前景。

但年轻的毕业生们缺乏创业经验,对内地科创和文化环境不熟悉,于是大学会对学生给予帮助与扶持。在港中大深圳研究院众创中心,获得资格的创业学生可以享受很低的租金,足够的办公共享空间,还有专门的团队帮助这些陈伟仪口中的"小年轻们"学会如何在内地创业,与各界打交道。校友们也乐于有这样的一个平台提携后辈。

深圳生机勃勃的创定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其中

说起来众创中心如今的45个企业/项目团队,陈伟仪如数家珍,比如研发全栈智能语音技术的声扬科技(VoiceAITech),"早前便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被业界一致看好。"陈伟仪清楚地记得,该项目创始人来自商学院,2016年创业搬至深圳。而专注于医疗影像人工智能诊断的"深圳视见医疗科技"曾在多个国际医学影像AI识别挑战赛中夺奖,也是他的心头爱。

"深圳的科硏发展迅速,相比世界其他地方,当地年青科创人员在创业方面抱着积极正面、勇于奋斗的态度。"陈伟仪如是评价,他认为,由于深圳市政府大力支持教育及创科,在政策的配合下,从大型科网企业到初创科技企业都有不少落户深圳,造就了生机勃勃的创业环境,年轻人有很多机会。港中大则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鼓励学生们投入到这片更广阔的天地。

除了港中大,其他的香港高校也纷纷加入了大湾区的发展大潮中。

2020年4月,佳兆业集团捐资2亿港元用于支持香港科技大学科研及教育事业,成立联合研究院用于培育优质创新创业项目。联合研究院将聚焦新材料、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健康科技四大领域的研发与孵化合作。

2019年11月14日,华润集团旗下华润微电子及华润生命科学分别与香港理工大学达成战略性协作研究框架协议,探讨共建两个联合研究中心,以发展微电子新型器件及精准医学技术。

经过十四年发展,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港中大三方优势互补,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科研为主的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的微型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由九个研究平台,包括中国科学院港中大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等组成。

采写:南都记者谢宇野

编辑:柴华

 

新的商业机会
New Business Opportunity

邮箱
chenyong@planpr.cn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