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商业机会
New Business Opportunity

邮箱
chenyong@planpr.cn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点评报道 >
汤兰兰报道引发媒体分裂
(2019-01-11)
2018年已然结束,但仍然给我们媒体与记者圈留下了许多值得警醒的事件。在2018年发生的“汤兰兰事件”曾一度给我们媒体人和传播人带来震惊,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并防止错误传播和报道的再次发生。
 
事件经过:

2018年1月30日,澎湃新闻的一名年轻女记者王乐发布了一篇名为《寻找汤兰兰:少女称遭亲友性侵,11人入狱多年其人“失联”》的报道,迅速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随之,澎湃新闻高举正义大旗向大家发起了寻找汤兰兰的号召。
 
本已经改名迁户,打算在中国某个地方开始新生活的汤兰兰,却再次被澎湃新闻的这篇报道推至风口浪尖,该报道不但曝光了汤兰兰的户籍信息,还对原案进行歪曲炒作,企图翻案。
 
2018年2月1日,黑龙江五大连池市政府办通过微信公众号对此案进行回应:其母借助少数媒体肆意炒作,企图翻案,请停止呼吁寻找汤兰兰。
 
事件调头回转,由于澎湃新闻报道配图导致受害人信息被披露,再加上媒体官微、微博大V发文质问媒体发文动机,网民对部分媒体和评论员的质疑声越发强烈,最终引发了媒体大分裂。

根据某舆情软件监测显示,该事件在微博的讨论声量占比高达97.84%,@澎湃新闻、@新京报首先在微博平台上将汤兰兰性侵案引入了公众视野,其博文受到关注并被大量转载,成为该次事件的引爆点。
 
另外,具有上百万粉丝的@共青团中央、@紫光阁、@人民日报在微博平台转发五大连池市就汤兰兰案件的回应,聚焦了上万网民的讨论。
 
同时,愤怒网民质疑澎湃新闻的当事女记者王乐的职业操守,甚至怀疑她故意泄露性侵受害者的身份,因此展开了“人肉搜索”,网民自发的举行了“寻找王乐”的活动,有网友在“中国记者网”找到王乐的记者证,并发布了她的相片和身份证号码,在公众愤怒的质疑下,这位被全网“寻找”的记者率先“失联”。
 
根据事件经过,总结出两条与大家共勉:

1、保持新闻的客观真实性,避免“态度重于真相”。

人民日报曾针对该事件评论:“客观冷静、深入扎实的新闻报道,对于我国法治建设,特别是一系列个案中公平正义的实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中为冤者平反昭雪,还是在于欢案、徐玉玉案中追问真相、呼吁反思,负责任的媒体、记者不仅发挥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充当了理性分析的传声筒、法治理念的扩音器。在任何一个高度法治化的文明社会,都少不了媒体对真相的呼唤、对问题的质疑。汤兰兰案引发的关注,提示我们需要认真反思媒体与司法之间的复杂关系。

毫无疑问,新闻媒体和司法机构的共同点之一,就在于追求真相,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也要看到,媒体有其自身的规律,尤其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自媒体、社交媒体空前繁荣,更潜藏着“态度重于真相”、“观点太多,事实不够用”的风险。这意味着,媒体更需要以客观、真实、负责的职业伦理,对催生极端观点、偏激情绪抱持应有的警惕。”
 
2、追问真相,应保护当事人应有的隐私。

曾有撰稿人如此评论:“该传媒和相关记者利令智昏,不惜践踏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行为守则,罔顾一个有良知公民的基本道德,以欺骗手段获得性侵案受害人的现状详情,将一个未成年时被性侵少女的个人隐私尽数公诸于众。他们更在相关通稿中以种种偏向性暗示行文遣句,不止是对该受害少女精神上的人格尊严造成极大侮辱,对该受害少女已经平静的现实生活造成极大困扰,更对该受害少女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直接威胁。”


新的商业机会
New Business Opportunity

邮箱
chenyong@planpr.cn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