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驻香港记者 文思敏)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推进实施阶段,高等教育的合作探索也在加快推进,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所香港高校均在大湾区布局,加速融合发展。近期,香港中文大学主管策略发展的副校长陈伟仪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透露,为了增强大学的影响力并实现在大湾区的发展目标,稍早前港中文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
这是香港高校中首个专注于大湾区发展的办公室。“新办公室旨在支持大学管理层及时了解大湾区的各种新兴发展机遇,也要为大学成员在大湾区进行科研、人才培养、产业合作、技术转移及创新创业等活动时,提供支持和配合。” 陈伟仪在解释办公室成立的初衷时表示。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高等院校之中,最早布局大湾区发展的大学之一。早在2006 年,港中文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合作成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4年3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是国内首个可同步招收博士、硕士、本科生的跨境合办大学。
如今,港中文在大湾区已建立港中文深圳研究院、众创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及与多家内地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建立重点实验室等多家机构,涉及学生培养、创新研究、扶持创业等多方面发展。
陈伟仪表示,随着港中文在大湾区的发展加速,需要加强各个机构之间的联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可有效统筹湾港两地的人才、资金资源,无论是牌照、招聘、甚至是法律相关资讯和办理事务亦可协助解决,更有效满足港中文师生、校友在大湾区创新创业的需求。陈伟仪透露,目前该办公室有4位工作人员,尚属于起步阶段。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被列为重要目标之一。香港高校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缺乏足够的生产资源,而大湾区可以提供投资者、科研人才、市场等,有助于基础研究实现转化。曾担任港中文生物医学学院院长的陈伟仪以创新药物研发为例,香港没有条件进行狗、猴子等大动物的试验,也很难找到一家可以帮助生产原型样品(prototype)的公司,而内地有着更丰富的资源。
对于大湾区的崛起,是否会导致香港科研资源外流。陈伟仪表示,科研创新的领域非常广泛,无需担忧香港科研能力被内地抢走,如果大湾区形成了优秀的科研生态,能吸引更多海外人才聚集,香港和内地均能受益。
教育部近日公开答复全国政协委员提案时表示,将支持符合条件的香港高校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合作办学,建设更多高质量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如今,香港高校在广东设有两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机构,除了港中大(深圳)之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亦于2019年批准筹备设立。
自2014年开始本科招生以来,港中大(深圳)已经连续五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陈伟仪认为,这与港中大(深圳)优秀的办学理念和成熟的管理机制有关,“他们用的课程与香港的课程一致,如果他们要开设新的课程,需要由中文大学的教与学委员会通过。”
至于港中文在大湾区的未来布局,陈伟仪表示,港中文将继续结合大湾区不同城市和地区的重点发展方向以及学科优势建设研究机构,例如:为配合落马洲河套区的深港创新科技合作区的发展规划,港中文今年5月成立了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此外,深圳市政府与港中文及港中文(深圳)共建的医学院及附属医院项目也在进行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