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商业机会
New Business Opportunity

邮箱
chenyong@planpr.cn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点评报道 >
普勒:对“投公众所好”的再思考
(2020-12-16)
公众与任何影响舆论的力量是互相作用的,公共关系顾问不仅要探究其普泛意义,而且要洞察其精微的内涵。今天,普勒公关对伯内斯的公关思想从传播信息到塑造舆论到受众反作用于传播机构的“投公众所好”三个方面的再思考。
 


1.传播信息:传播媒介在向受众提供信息时,倾向于接受受众的判断标准

 
传播媒介通常会通过判断受众对某事实的接受标准来对事实进行评价与传播,伯内斯列举了当时传播媒介的代表——报纸来对观点进一步阐述。
 
1906年7月《大西洋月刊》提到一则轶事,讲的是温德尔·菲利普斯先生想要在波士顿一家报纸发表一封信件。编辑在读完信件后认为要删掉最后一段,因为信的最后一段不适合被公开,而菲利普斯先生则拒绝了这一建议。第二天上午信就发表出来了,同时刊出的还有一则简短的编辑导读“读者朋友,您会在另外一个专栏里看到来自菲利普斯先生的一封信,菲利普斯拥有如此明锐的头脑,却竟然在信的最后一段使自己陷入了那么明显的荒诞逻辑中,实在令人吃惊。”
 
报纸的行为动机是为了吸引公众阅读、取悦公众,在判断信的最后一段话属于不应该公开的话后(说出来可能使报纸有消极影响),发表与读者相同立场的导读来与读者“站队”。投公众所好是传播媒介运营的标准之一。
 
2. 导向舆论:媒体看似在塑造舆论,实质上不过是常与舆论尽量保持一致


20世纪初至30年代,关于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的一种流行观点——“魔弹论”,认为传播媒介的宣传与报道具有不可抗拒的强大威力,它们所传播的信息在受众那里就像子弹击中人体,针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在这一期间,很多学者认为媒体塑造舆论,而实质上是媒体常与舆论保持一致。
 
《纽约时报》用过多的篇幅来记述比彻牧师与蒂尔顿太太有染,导致蒂尔顿与太太的感情日渐疏远,并与比彻交恶等罪恶和痛苦的新闻,有很多人对此发出抗议的声音,不明白为何《纽约时报》一贯不愿意报道此类新闻,却又偶尔像比彻事件一样打破常规,让人难以理解。而戴维斯先生则解释,比彻是美国最著名的牧师之一,人们自然很好奇他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他的布道神谕。在审判该案件时,一名律师宣称‘所有的基督教徒都在等待案件的结果’。透彻报道该案的全过程,不仅仅是在迎合世俗的好奇心,更重要的原因是《纽约时报》意识到了案件的新闻价值。
 
报纸必须使自身的诉求适应舆论导向,才能吸引读者的关注。当然受议程设置(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决定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的影响,媒体反过来也在塑造舆论导向。
 
3.投其所好:传播媒介投公众所好,公众向传播媒介投其“所好”


传播媒介顺应公众要求,而公众在同等程度上对传播媒介的影响作出反馈。
 
在美国的电影圈里,制片人、演员和报纸持续地同审查制度作战,因为电影审查制度无疑是经济收入和艺术创作的阻碍,但公众拒绝加入同电影审查制度的斗争,因为他们或多或少地认为,及时不为了女性观众,也要保护孩子们,避免他们看到诸如谋杀、吸烟、伤风败俗和其他可能引起不适或模仿的不当场景。
 
制片人、演员和报纸可以投公众所好去创作公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但这并不代表公众能够全盘接受这种作品,公众和影响舆论机构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投公众所好是传播机构与公众沟通、协调的第一步,但公众乐于接受机构认为的“所好”才是关键的第二步,就像牧师高蹈社会理想,而只有教众甘为他所统领,他才能统领这些教众。传播媒介投公众所好,公众反过来也向传播媒介投其所好,他们的所求与所得被神奇的魔力融合为一体。报纸、演讲家、电影人还有公众,便处在如是相互引领的关系之中。
 
公共关系顾问的一项职能是把握公众与影响舆论的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遵从新闻媒体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同样重要的是在向新闻媒体提供观点时,也必须遵从公众最基本的理解和判断,清楚公众才是公共关系顾问的诉求对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投公众所好”。
 

新的商业机会
New Business Opportunity

邮箱
chenyong@planpr.cn
------分隔线----------------------------